顾振,原名顾增福,上海陈行镇顾家宅人。1924年夏,顾增福从三林小学毕业,进入周浦中学读初中。随着学识的增加他胸怀顿开,又崇尚正义立志报国,便为自己改名叫顾振,别号真火。
1927年初,上海各地欢迎北伐革命军,14岁的顾振也兴奋地哼唱 “打倒列强,除军阀,国民革命成功”,并挥笔书写成标语贴在家中的板壁上,以倾吐自己的激情。7月,顾振从周浦中学毕业之后便到仓桥小学当代课老师,在仓桥小学工作两年后,于1929年9月考入上海民立中学读高中课程。人生理想是当一名教师的顾振在民立中学仅读了一年,就转学到以爱国求真、严谨敬业的校风而闻名的江苏省立太仓中学(1932年改名为江苏省立太仓师范学校)师范班,进一步努力升华“教育救国”的理想,刻苦学习教学理论和授课艺术、提高人文素养,并且更加注重课外阅读,尤其是攻读英文版文学、教育类书籍以扩展自己的知识面。1931年秋,顾振听闻“九·一八”事变爆发,东北三省陷入日寇铁蹄之下,即挥笔题写联句“创巨痛深,永志不忘”,以及“山海关,战事急,倭奴劫地屠城邑,百姓流亡群雨泣”的诗句,寄托悲愤之情,表达报国之志。
1933年从江苏省立太仓师范学校毕业后,顾振回家乡从事乡村教育。6月,被上海县政府选送到镇江接受军事训练。9月受训归来,参加训练壮丁工作并任北桥区中心民校校长。1937年“八·一三”淞沪会战爆发后,顾振火速赶往上海市区协助筹办难民收容所,并在那里结识了中共地下党员林钧。1938年回乡组建抗日游击队走上抗日斗争之路,后担任新四军淞沪游击队第五支队第一大队副大队长,带领部队在浦西马桥、茜浦泾、新桥一带开展活动,打击从新桥等据点出来扫荡的日寇。
1940年春天,顾振患了严重的伤寒潜回浦东养病,随后出任陈行中心小学校长,秘密联系川沙林钧领导的“淞沪抗日青年团”,继续进行抗日救国活动。12月,策动召稼楼起义,与弟弟顾忠等人里应外合迅速瓦解伪军周明发部的武装,并当场击毙汉奸中队长曹友民,只用了一颗子弹就获得了起义成功。起义队伍与南汇县民众抗日自卫团会合后,顾振任南汇民众抗日自卫团第一大队队长,率部在南汇塘墓桥一带活动,多次与日寇展开激战。
1941年春,顾振化名王寄安(秦之胥、顾一、古心)应聘到上海生活小学任代课老师,并介绍同志参加浦东中共领导的“保卫四中”部队。5月,经姚惠泉推荐,与好友陆益畲一起参加由王艮仲率领的中华职业教育社“上海民众慰劳团赴皖南慰问团”,在苏中地区历时近两个月的慰问和参观期间受到了粟裕等领导人的接见。
1941年10月,顾振赴青浦县蟠龙镇青东办事处担任民政科长,从事抗日宣传和锄奸工作。由于抗日名声闻名于淞沪地区,当时盘踞在青浦的国民党忠救军阮清源(阮亚承)对他产生了戒心,就密派部下到蟠龙镇去伪装笼络,实为监视,认定其是共产党员后下令暗害。1942年2月5日下午,忠救军十余人突然闯入青东办事处,以“请吃年夜饭”为由,将顾振挟持而去。次日深夜,顾振被杀害于青浦北竿山附近的农村。